代表离别的信物
在中国古典别离诗中流动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水。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可以说是五味俱全。这种纯感性的特色几乎构成了别离作品的全部。而酒与泪的飞洒,于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意义,它们也所以成了常写常新的题材。
一、折柳赠别
杨巨源的《折杨柳》云: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折柳送别自是特别动情,折柳之行为,也是人异殊途。送别多了柳条也要折尽了,所以干脆不折。且看 李白的《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另翻新意,超越了离别之事写离别之地、离别之境。折柳的含义是很难超越的,所以折柳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别离伤怀。
二、长亭饯别
古人长途远行,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都不发达,山河阻碍,跋涉艰难,且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所以各地都有自己的送别之地。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
《齐州宋祖三》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以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一个宦海寄意,一个真情款款。
三、歧路歌别
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尽管我们很难统计当时的别歌曲子,但是从“渭城”“折柳”在唐诗中出现的频度,可以窥见歌别的流行程度。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刘禹锡)
长爱夫怜第二句,请君重唱夕阳关(白居易)
聚宴送行的人,怀着离愁别恨,依着乐曲节拍和声调,边唱歌辞,边传柳条,此情此景则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许浑历来为选家钟爱的《谢亭送别》也是一个例子: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