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举出5个汉语谐音文化的例子

举出5个汉语谐音文化的例子

发表时间:2024-07-29 00:40:37 来源:网友投稿

1、飞机上放鞭炮---响(想)得高。这是利用谐音组成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2、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材哪里来?(《刘三姐》)这是利用谐音组成的双关句子。刘三姐就“陶、李、罗”三姓与“桃、李、锣”三物同音相谐巧妙地就姓联物,指物借意,对给地主老财当帮凶的三个秀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嘲笑了他们词穷歌尽、难以招架的窘态。

3、妇人原来本姓〈倪〉,生成一个大肚子,嫁给懒汉吃酸菜,嫁给勤人吃肉鱼。猜一用具(谜底:菜坛子)这是利用谐音制作的一则谜语,其中“倪”谐音“泥”,因为陶瓷菜坛子是用泥做坯子烧成的。

4、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这是利用谐音写成的一首诗,其中的“晴”隐含着“情”。

5、再如有一个人专心致意为社会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是利用谐音说理的一篇文章,其中的“捣蛋”同“导弹”谐音,显得风趣幽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