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诗经当中的周民族史诗诗出自国风

诗经当中的周民族史诗诗出自国风

发表时间:2024-07-29 01:20:02 来源:网友投稿

《诗经》当中的周民族“史诗”出自国风。

​《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民间诗歌。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即《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其中《生民》讲述周民族的第一个男性始祖后稷神异的诞生,以及后稷发明农业、定居邰地(陕西武功)的历史。

《公刘》周人祖先公刘带领周人自邰迁居冰地(陕西郇邑附近)以及在此开垦荒地、建设家园的历史。《绵》古公父的迁徙,由于戎狄的侵扰,周人由豳迁至岐山之南名“周”的平原沃野。从此这个民族才自称为周人。《皇矣》歌颂周文王讨伐崇、密两个小国的战绩。《大明》赞颂武王在牧野大胜,一举灭商的事迹。

记叙周民族产生、发展的历史;它以周民族的发展历史为中心,以几次大迁徙(迁豳、迁周)和大战争(讨伐崇密、牧野之战)为重点,记叙了周民族发祥、创业直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过程。

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当时周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比如从《生民》这首诗中姜嫄神奇受孕以及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从公刘率领人们建造房舍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周人的建筑水平。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生民》中了解到周人的祭祀礼仪等。这些都是研究周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

周民族史诗也很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这些史诗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如《生民》中姜嫄怀孕、后稷出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公刘》先写迁移前的准备、次写启程出发,再写公刘察看周原,最后写周人在豳地停留下来开垦土地、建设家园。但是其结构上却很多独特之处,经常用相同的词语领起一章,如《生民》连续六章以赞叹的语气词“诞”发端,《公刘》以“笃公刘”发端,这样既构成了章节之间的排比,增强了诗歌外在形式上的层次感;又通过同一种感情的不断反复,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将全诗融为一个浑然的整体。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