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退笔成冢的典故

退笔成冢的典故

发表时间:2024-07-29 02:18:55 来源:网友投稿

1、颜筋柳骨: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宋代范仲淹祭石延年的《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柳公权的书法则偏重骨力劲健,所以又有“颜筋柳骨”的称谓。

颜筋是柳骨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2、退笔成冢:隋朝和尚智永,本姓王,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曾经云游到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在该地永欣寺里住了整整三十年。每天练习书法不辍。他在屋内备了数支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簏子里。

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簏。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都埋在土里,砌成坟家,称之为──退笔冢。

扩展资料

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

颜筋柳骨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书法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颜、柳。中国楷书发展到唐代可以说达到顶峰阶段,其成就以颜真卿为代表。稍晚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亦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后世并称为颜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