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庸孝是德的核心

中庸孝是德的核心

发表时间:2024-07-29 02:22:19 来源:网友投稿

在儒家的道德思想体系中,有两根重要支柱:

一是中庸一是孝德。 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

孝在儒家的道德思想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说:“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由孝产生的。

在《中庸》中,孔子举大舜作榜样,说明“孝”是一项“大德”。他说舜德性崇高尊为圣人,地位崇高贵为天子,拥有四海之内的财富。后世在宗庙中祭祀他,子孙万代保持不断。是什么原因呢?舜帝可以算是大孝子吧!因为他具有了孝的“大德”,才必然会得到位,得到禄,得到寿。(“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人必得其寿。《中庸》)

儒家为何把孝德放在如此崇高的位呢?在《孝经》里,孔子讲:“孝道,好比日月星辰运行于天,永恒不变。好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于地,历久不易。是人们效法的自然法则。(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说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据个人理解,具体的理由有三:

首先父母之恩不可不报。中国人重感情,讲报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给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培育我们,恩重如山,何止千万倍滴水,岂可不报。不论领袖元首,帝王将相,专家名流,工人农民,游侠乞丐,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再伟大和再渺小,没有父母给予的生命,都是枉然。孝是报父母的生、养、育之恩,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应该无需再细解释了。

其次孝顺父母是家庭团结、社会和睦、国家安定的道德基础。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一个人,他在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在外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而却喜欢搞动乱的人,是不会有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

第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孔子认为孝顺是人人都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他把孝分成“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五个层次。其中最高一层是“天子之孝”。对于天子之孝,孔子认为,天子如果尽心尽力孝敬父母,施展教化于万民百姓之中,那么他在普天之下就成为四海效法的榜样。这就是天子应尽的孝道。就像《尚书·甫刑》上所讲那样:“如果天子热爱亲人,孝敬亲人,能够施行德教,那么天下的亿万百姓就都仰赖他。” 对于诸侯、卿大夫、士等的孝,也都出于治国安邦的需要而有不同的要求。(“敬爱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亲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从上述可见,儒家的孝,并不单纯出于小家的天伦之乐,而是着眼于国家,社会。是关乎治国兴邦和社会安定大局的大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