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对跨期决策的影响
决策的产生是由认知和情绪两大系统的共同参与完成的(Lieberman;
2007;McClure,Laibson,Loewenstein,&Cohen;
2004;Sanfey&Chang;
2008)。合理的决策离不开认知系统的调控。认知系统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意图对进行着的行为实施监测和调控,是概念驱动的自上而下的加工,系统在信息整合后指导做出适应性决策。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是反映认知系统功能变化的指标,它是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心理资源的总量,即在思维和推理(包括知觉、记忆、言语等)过程中付出努力的水平,需要的努力越多,认知负荷就越高。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ohn 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认知负荷理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资源有限理论。
资源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主要表现在工作记忆容量上)是有限的,而任何问题解决活动都要消耗认知资源,都有可能造成认知上的负荷。
如果加工某种信息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超过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认知资源的总量,就会造成认知超负荷(cognitive overload),从而影响完成任务的效果和效率。
此处的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可供立即使用,这一功能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但是工作记忆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这是资源有限论的核心。探讨认知负荷对博弈决策的影响,本质是为了考察认知控制系统在决策产生中所发挥的作用。
其逻辑是若高认知负荷占据了有限的认知资源,则分配到决策任务中的认知努力就会减少,从而影响自我控制和协调能力,进而影响具体决策行为的产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