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不出户知天下不愧慵翦天道

不出户知天下不愧慵翦天道

发表时间:2024-07-29 03:36:31 来源:网友投稿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如下: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这段文字的直译大意是:不出门户,能推知天下事理;不望窗外,可认识天道规律。外出越远所知越少。所以圣人不出行就能知晓,不窥见就能明了,不作为就能有成就。

现在人们的很多认知都基于现实,基于所见所闻,这种归纳总结方法在经验数据足够多的前提下是可行的,但是就个体而言,却是远远不够,一个人即便穷尽一生,“出户”走遍天下,又能知晓多少事情?

而全世界60亿人的见闻,人类五千年的经验积累,所总结的规律对于很多事情是可以解释得通的,但依然有无法预知的事情,依然有谬论出现。

比如西方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并不遵从人们的感知,人们站在地球上又怎能知晓地球和自己原来都是围绕太阳转动呢?也不符合地心说的历史经验,所以当时并不被罗马天主教廷所接受。但如果将地球当成一所大房子,那么哥白尼是否算是“不窥牖,见天道”?

再如当前的主流理论“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被绝大多数人认同,但是近些年却有很多发现证明意识也是一种能量,可以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人们在“唯物”的道路走了那么多年,是否算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所以圣人与常人的区别并不在于知识掌握多少,而在于圣人始终保持清醒独立思考,“道”之极致,圣人乃生,而天下万事万物皆有道,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米油盐酱醋茶,都可诞生圣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