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小金山的传说
扬州瘦西湖小金山,原名长春岭,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梅岭春深”所在,在徐园之北,四面环水,为瘦西湖中一岛。于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筑成,建有湖心律寺、玉版桥、湖上草堂、观音殿、六方亭、钓渚诸胜。当年扬州士商为打通瘦西湖至蜀冈的水路,方便龙舟巡游,便在现今莲花桥(五亭桥)处开挖了莲花埂新河,并用挖河所得的土石在湖中堆筑岛屿。“小金山”就是在那时由盐商程志铨筹资二十万两白银堆岛置景而成。此景后来在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又于光绪年间复建。1:徐园出来,过了这坐小红桥便是小金山。此桥建于1951年,为木质红桥,在1977年,把原先木质桥梁拆除,改建成了仿古混凝土拱桥,木板桥面,红漆桥栏,名为“小红桥”,又名“小虹桥”。
2:过桥后就见一南向拱门,上嵌大篆体“小金山”石额,由扬州印坛名家桑愉所书。此门址原为清朝湖心律寺山门天王殿所在,于1977年拆除建门。
3:两侧立有明代石狮一对。石狮原属北来寺,于1961年移来。
4:扬州印坛名家桑愉所书“小金山”落款:桑愉篆。
5:桑宝松(1929-1979)江苏扬州人。名愉字保松,又作宝松,号阿松、无咎、若木、吾久等,以字行。斋馆名有:乐观楼、饮瘿瓢馆、建宁券室、夜识庵、平安草堂等。文革前曾在便益门外扬州市工人子弟小学教师任职;文革后调任广陵路扬州市第七中学语文教师有年,乃是本土教书育人的老教师之一。桑愉是在典型的扬州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书法篆刻艺术名家。他的父辈雅好书画,富有收藏。因是扬州书画名家、印坛同仁经常聚会的场所,并成为扬州印坛名宿蔡巨川(易厂)先生的入室弟子。生前印有《扬州古今名印谱》,身后印有《桑宝松印谱》传世。 桑宝松一生酷爱金石篆刻,治印逾千方,是扬州印坛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与罗叔子、孙龙父合称为江苏“印坛三宿”。桑愉先生是一位对书法篆刻事业和地方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文化名人,他的书法和篆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得到海内外书法篆刻名家的广泛赞誉。桑愉先生生于己巳年(1929)二月初七,卒于西历1979年1月10日,终年五十岁。
6:民国时期的小金山湖心律寺山门天王殿,现在的“小金山”石额拱门处。
7:关帝殿前,树龄近三百年的银杏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