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陆佃的家族

陆佃的家族

发表时间:2024-07-29 03:59:12 来源:网友投稿

苏颂《苏魏公集》卷五十九《国子博士陆君墓志铭》:“国子博士山阴陆君讳珪,字廉叔……以熙宁九年五月癸酉卒于濠梁之官舍……享年五十五……夫人毗陵边氏,兵部调之女,号德安县君。

生四男子:长曰佖,尉氏县丞;次即佃也,审官东院主簿;次曰傅,真定府学教授;季曰倚,举进士。”据志,陆珪(1022—1076)字廉叔,始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景佑中补湖州武康尉,再调信州司法参军,用荐者迁杭州南新令。满秩改睦州录事参军。考课擢大理寺丞,知明州奉化、扬州天长二县。左降监濠州酒税。《陶山集》卷十六《边夫人行状》:“夫人楚丘人,兵部郎中枢密直学士赠兵部侍郎边公讳肃之孙,兵部员外郎赠开府仪同三司讳调之女,吏部郎中直昭文馆赠谏议大夫陆公讳轸之妇,国子博士赠正议大夫讳珪之妻……夫人十五而嫁,十六而字子……元祐八年二月八日卒……享年六十有九。”据此,佃母边氏(1025—1093)於宝元二年(1039)嫁陆珪,而佃兄佖生於康定元年(1040)也。又,边氏有秭嫁孙沔,见《陶山集》卷十六《陈留郡夫人边氏墓志铭》,有弟边珣(1024—1095),曾为越州余姚、会稽县尉,见卷十四《通直郎边公墓志铭》。佃外祖边调《宋史》附见其父边肃传,外祖母温氏,见《陈留郡夫人边氏墓志铭》。《陶山集》卷十六《边氏夫人行状》:“孙十有三人:表民、长民、一夔、师稷、师契、师益,举进士;宦、字,右承务郎;守、宰、宲、宥、邃,尚幼……”按,陆游《家世旧闻》卷上:“三十八伯父讳宦,字元长,楚公长子。公得子晚年三十八始生伯父,遂以三十八为行第。”《渭南文集》卷三十二《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又谓宲乃佃第五子,则《行状》所列诸孙中,表民、长民乃佃兄佖之子(见《陶山集》卷十五《会稽县君吴氏墓志铭》),一夔等四人乃佃弟傅、倚之子,宦以下“宀”部命名者皆佃子也,而宲适在第五。《家世旧闻》卷上又云:“祖母楚国郑夫人,抚视庶子与己子等。先君与四十二叔父提举公(讳宲,字元珍)同岁,方怀孕时,祖母作襁褓二副,付侍者,曰:‘先产者先用之。’已而八月祖母生先君,九月杜知婆生叔父,相距财二十余日也(先世以来,庶母皆称知婆)。”据此,佃妻郑氏、妾杜氏。其长子宦以三十八为行第,故第五子宲行四十二,乃杜出,而陆游父宰,则第四子也。《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奉直大夫陆公墓志铭》又谓佃有子寘,《宝庆四明志》卷八亦有陆寘传,云:“寘尝为明州录事,崇宁中,奉行安济、居养、漏泽有劳,秩满就除通判。”考《边氏夫人行状》所载佃诸子中,《家世旧闻》谓宦病不能官,字早卒;宰乃游父,宲墓志见《渭南文集》;宥行第当为四十三,《渭南文集》卷二十九《跋四三叔父文集》云:“先楚公捐馆时,叔父未成童。”则宥不能在崇宁中出仕,而邃当更幼。如此唯第三子“守”当为“寘”之讹。然则佃七子名为:宦、字、寘、宰、宲、宥、邃。世所传《山阴陆氏宗谱》谬误殊甚,不足据。又,边夫人十三孙中,寘第九,《渭南文集》有所谓“九伯父”者,实其人。余详孔凡礼《陆游家世敍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