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怎样变色
由微生物或物理化学因子引起的木材颜色的异常变化。大致分为真菌变色和理化因素变色两类。
真菌变色木材中大量存在的是真菌变色,由微生物中霉菌、变色菌和木材腐朽菌侵入木材引起木材表层或深层变色。
大致可分3类:
①霉菌引起的变色。
有子囊菌纲、不完全菌纲和接合菌纲的霉菌,木材上常见的有木霉、青霉、曲霉和毛霉等菌属,这类霉菌常以絮状菌丝着生在木材表面。
随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和所分泌色素常为分散点状、片状的薄层,呈白、绿、棕黄或褐黑色等。
肉眼能见众多密集的孢子群。
它的生长繁殖多要求高温高湿条件,有些在气干材上才能发生。
它以木材浅层细胞腔内的淀粉、糖类等为营养。
由于它只侵害木材表层,故也容易刷除或刨去,对禾材强度影响不大。
但应注意木材发生霉菌常伴随着其他真菌侵害,对木材造成不良影响。
②变色菌引起的变色。
这类真菌多数仅侵入边材,以木材生活细胞中物质为营养,所以多属边材变色。
它的有色菌丝常密集在细胞内,分泌的色素集聚而形成木材的变色,常见的为青变或称蓝变。
这是多种木材中常见的缺陷,特别在松木边材中尤为普遍。
也有其他变色,如褐、绿、红棕变色等,少数为心材变色。
变色菌侵害木材可深入内层,它的菌丝可从胞壁纹孔中通过,偶有溶蚀胞壁穿孔,但它并不败坏细胞,对木材强度影响不大。
严重时抗冲击强度有所降低。
它可使吸水性提高,但有利于液体的渗透。
这种木材变色在表面的污染不易除去,在使用上受到影响。
引起这种变色的真菌主要有子囊菌纲的长喙壳属、内孢菌属等,半知菌纲的节梗霉属和粘束孢属等。
其生活力强在木材湿度22~160%范围内都可生长,适宜的湿度为60~80%。
适宜的气温为22~35℃,能耐热到38~40℃。
③腐朽初期的变色。
木腐菌侵入木材初期,菌丝活动产生的酶与木材成分起反应,呈现出色变,常见的为红斑,也有浅红、棕褐或紫红等。
心材的红斑或其他色斑多为立木期真菌侵入所致,系轻度的腐朽变色,对材性影响不大。
除上述心材色斑外,其他腐朽变色多由于木材保管不善所致,所以应加强对木材的科学保管。
理化因素变色由生理、化学原因引起的变色,情况比较复杂。
如木材表面长期在空气中受氧的作用,它与木材细胞中含有多酚类变色成分经氧化酶作用使浅色木材的颜色渐渐加深。
木材在可见光和紫外线长期照射下木质素酚光基团变化产生色变。
如含铁材料与木材接触,活细胞内鞣酸与铁离子作用呈褐色斑块,与酸碱接触下木材酸度改变,促使材内变色成分变化,木材也能变色。
在人工干燥过程中木材某些色素随水分移动集聚而变色,如针叶树材上的黄斑。
另外某些树种存在的木材色素物质的转化产生生理变色。上述各类变色对木材外观上造成缺陷,严重时或多或少影响木材质量。上述两类变色用肉眼观察可以区别,由真菌引起变色多与木材构造有关。
由理化因素引起的变色则多呈不规则的色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