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河南地名的来历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
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
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为阴”,故名。
汝南县得名于县城在汝水(今汝河)之南。还有内黄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置县时,因当时习惯上以黄河以南为外,以北为内,黄河以南有外黄县,此地遂取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
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范县境内古有范水,睢县境内有睢水,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淅川境内有淅水,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