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的由来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就是赛龙舟。龙舟起源于图腾崇拜,并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替和社会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演变。
(一)龙舟源于图腾崇拜
龙舟起源于东南沿海的古越人。古越人是个神秘的部落。据考证我国南方曾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部落,他们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统称为古越人。古越人善于驾驶独木舟,他们信奉蛟龙为图腾。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
《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动中,比水产品的收获量;休闲时相约划船比速度,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竞渡的雏形。
古代吴越族是以龙为图腾的民族。《说苑·奉使》等说:吴越之民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历代吴越人民为表明自己是“龙”的后裔和对龙祖的尊重,祈求龙神来保护生命安全和避免蛇虫之害,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龙祭。
吴越人将龙形纹饰在身体上,把乘坐的木船刻画成龙的形状,龙首高昂,龙尾翘起,涂上各种彩色,称为龙舟。四角彩旗飞舞,青壮年“着彩衣,立龙首”,在急骤的鼓乐声中做龙舟竞渡。
我国最早有关龙舟的记载,见于《穆天子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人们在祭祀龙图腾的节日里,用饰龙的独木舟竞渡,来敬奉欢娱神明龙。在龙舟竞渡的同时人们将各种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的食物,抛给龙神吃。
在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原始宗教文化活动中,你追我赶的表面热闹景象,掩饰着人们战战兢兢地吁请生命保障的祈求。这就是龙舟文化的最初意义。
(二)龙舟文化质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了解逐步加深,掌握命运的自信心逐渐增强。经常与水接触的古代南方人,渐渐地摸索出避免水害的办法。他们逐渐从对图腾龙的惊恐与崇拜中摆脱出来,于是龙舟竞渡宗教性祭祀的成分减弱,成为纯粹社会性的娱乐,只具有竞赛的性质了。
人们在紧张的角逐中,享受着胜利的欢乐,龙舟仅仅剩下图腾的痕迹。这大约就在勾践所处的春秋时代。龙舟竞渡从乐神至乐民的转化,使龙舟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时候纹身的水手演变成身穿彩衣的赛手,所以后来有些诗词就直接用“文身”来替代“彩衣”一词。
唐朝张建封《竞渡歌》在结尾时写道:“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由此可知此时就已经称彩衣为文身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