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橘颂的什么特质最能代表屈原

橘颂的什么特质最能代表屈原

发表时间:2024-07-29 05:20:44 来源:网友投稿

《橘颂》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歌颂,橘树的形象是诗人用以激励自己坚守节操的榜样。

题解: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境遇。

有疑问请追问!体裁:楚辞。《橘颂》全用四字句,间以“兮”字做衬。这种句式简朴而有节奏感,适合于表现青春进取的内容,将诗人对橘树所象征的精神追捧宣泄得淋漓尽致,感情汹涌奔泻,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咏物诗”的开山之作。

“兮”字放于句尾,说明诗人创造的楚辞体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这种诗属于楚辞类别,屈原的《橘颂》,从小类别讲,是一种颂。后来人们把屈原的诗,成为骚体诗。骚体亦称楚辞体。

骚体诗就是指《离骚》一类的诗。《惜诵》是屈原突破四言体式而创造的第一首“骚体诗”。屈原在早期写作《橘颂》时,所采用的还是这种四言体。但到了他受谗被逐,胸中积满了悲愤和痛苦,想要将它化为诗涛喷注的时候,他就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四言体的束缚了。

他大胆地学习民间的“俗歌俚句”“不拘于四言”的经验,有意识地采用民歌中常常出现的五言、六言、七言的新句式,保留咏唱中的语气词“兮”,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

《惜诵》就是屈原突破四言体式而创造的第一首“骚体诗”。初看起来“骚体”句式只比四言句式多了二、三个字,但它的作用却是小看不得。这二、三字的增加,使全句的容量一下扩大了许多。

而且正如前人在分析七言长于五言时说的那样,由于“每句多两字,故转折而不迫促”,更适宜于“言情出韵”。所以屈原“骚体”长句句式的创造,实在是对四言体的一个重大突破。文采不错!我不会写这方面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