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封侯是什么意思

古代封侯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29 05:26:37 来源:网友投稿

封侯指因为功绩显著而被皇帝赐予爵位,通常也会赏赐食邑,用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皇亲国戚也会经常得到封侯的奖赐。

据杜佑《通典•职官•封爵》记载,早在尧、舜时期,我国就已经有封侯的先例。但是历朝历代封侯的具体名称和方式又有所不同。

在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等级别。国公以下都加“开国”字样。

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都是虚封,只有加实封者才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人,后来又改为领取俸禄。

唐代前期民族战争和对外战争频繁,

大丈夫从军戍边,保家卫国成为一种风尚。

所以从军就成为当时人们“封侯”的一条

重要途径。由于爵位也是身份等级与权力高

低的象征所以“封侯”也常常被人用来指

代醉心仕途或者取得功绩。唐诗中也多有提

及,如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 “但使封

侯龙额贵讵随中妇凤楼寒。

”岑参《北庭

作》:“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杜甫

《后出塞五首》其一:“男儿生世间,及壮

当封侯。”李贺《南园十三首》:“请君暂

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频《赠李

将军》:“天心待破虎,阵面许封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