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朋”字的来源是什么

“朋”字的来源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4-07-29 05:58:53 来源:网友投稿

「朋」是一个假借字。

「朋」的本义表示古代的「货贝」及其「货贝」的量词,在甲骨文、金文中一般用作货贝的计量单位。

后来假借「朋」音,表示「朋友、朋党」之「朋」,本义渐渐废失,假借义行之。

古人为「朋」的假借义造过一个「倗」字,但这个字没有流传下来,并入到「朋」字中。

----------------------------------------------------------

上古直至殷周时代,皆以「贝、玉」为贵,「贝、玉」在「屋室」曰「寶」:

先民也以「贝」「玉」作为钱币,并用绳子穿起来:

「朋」字像「一串贝币」之形。

「玨」字像「一串玉币」之形

王国维先生在《说玨朋》一文指出,

古制贝玉,皆五枚为一系,合二系为一玨,若一朋。

引自:《古文字诂林》,11 冊,第 153页

所以:

十个玉币用绳子穿起来是一「玨」。

十个贝币用绳子穿起来是一「朋」。

在先秦、秦汉的传世文献中,有表示「朋」本义的用法,如:

《詩.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淮南子.道應》:「於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騶虞、雞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貝百朋......。」

「朋」表示货币单位,出土的甲骨文、金文也非常常见,商至西周时期,以「朋」为单位的「贝币」是非常常见赏赐之物:

如《甲骨文合集40073》:赐贝二朋

又如西周的《德鼎》(集成2405)的铭文记载周王赐给【德(人名)】贝币二十朋:

后来假借「朋」表示「朋友、朋党、共同」,如:

《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山海經.北山經》:「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鵁。」

《楚辭.離騷》:「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焭獨而不予聽。」

《後漢書.李杜列傳》:「李、杜司職,朋心合力。」李賢注:「朋,猶同也。」

其实殷周古人为「朋友、朋党」这个假借义造过一个从「人」从「朋」的「倗」字,

比如:《白康簋》(集成4160)——「用鄉倗友」,意思是「犒劳朋友」。

但是这个「倗」字并没有成为常用字。

综上所述:

「朋」的本义为上古的货币单位——「串贝」曰「朋」,假借表示「朋友」之「朋」,后来为假借义造「倗」字,但这个字并没有流传下来。

因为东周以后,「贝币时代」一去不复返,「朋」的本义渐渐废失,假借义占据了本字,成为常用义。

那么分担「朋」字职务而造「倗」,已经没有意义,所以并入到「朋」字中。

所以一句话总结:

「朋」的本义「货币单位」废失,假借义「朋友」行之。

母字「朋」行之,分化字「倗」废之。

---------------------------------

最后一个问题是,「朋」为什么成为两个「月」部?

从「朋」的字形演变可以看出,「朋」从「月、月」纯粹是一种讹写:

引自:《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2198

楷书中的「月」其实有很多来源,随便举几个例子:

「肺、明、朕、朋」都有月这个部件,但其实只有「明」才是「月」,其他的「月」都是讹写导致的同形。

这是汉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字形混同」,其实就是传写的过程中的讹错、简省导致,最后以讹传讹,积非成是,约定俗成。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