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北海上中苏武是个怎样的人
苏武牧羊北海边,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命苏武带领使团出访匈奴——一个荒凉蛮夷的国度。外交使臣做来并不易,因为“ 虞常事变”,苏武等百余人被单于扣押,面对卫律名与利的诱惑,面对卫律的酷法严刑,有人屈服了,得到荣华富贵,而苏武最终不肯向单于面北称臣。 为此,他被流放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条件是特别无理—公羊生仔,苏武才能获释归汉。 茫茫北海,无边无垠地冻天寒,人烟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汉廷的旌节,刺骨的寒风吹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吹弯百草的腰,吹折树木的枝。也惟有苏武手持旌节活着,挺着,誓死不屈服。身上单薄的衣衫,饱经风雨的洗礼,支离破碎,仅能蔽体,已经失去它御寒的功效。寒风似箭刺入骨子里。苏武饥食野草,渴饮雪水,心中却依然操守着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捍卫汉廷的威严。 悠悠19载,已是两鬓斑白的苏武,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回到祖国的那一刻,他依旧手拄那件跟随自己19年,却又是色以褪尽的旌节,高拍头颅,激动的流下幸福泪水。苏武没有司马相如文章写的华美,也没有李广驰骋沙场的英勇,但他却默默的信守对祖国的诺言。北海牧羊的英雄气节,足以令他万古流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武的英雄气节谱写一曲“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正气歌。苏武的故事催我泪下,苏武的气节催我奋进。青山依旧绿水依然,秋还是那样寒。走在秋风中的我终于读懂了何为“忠诚”,何为“英雄”。“一入匈奴十九年,节旄尽落犹思汉。”古人的这两句诗是对苏武事迹极其人格的真实写照。“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人们把他的故事写进戏剧,编成舞曲,以此纪念他。历史对他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高尚情操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钱穆 先生曾说:“所谓大人物,他不仅在当世,还要在身后,对历史有影响,有作用,这才是大人物。”苏武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其民族气节一直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和推崇。 鲁迅 先生曾说欲作一部中国的“人史”,好的坏的都有。在好的方面第一个列的就是“啮雪苦节的苏武”。可见苏武精神之伟大,对后人的影响之深。北海指的就是位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这一区域曾属于清朝管辖《尼布楚条约》割给俄罗斯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一个城市叫北海是一个半岛曾经叫北海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