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清代蜡烛是如何制作的

清代蜡烛是如何制作的

发表时间:2024-07-29 06:13:40 来源:网友投稿

据鄂尔泰、张廷玉编纂《国朝宫史》的清单介绍,清朝一般用黄蜡,白蜡,羊油蜡,原料也就是蜜蜡和羊油。

现代蜡烛是在清末传入我国的,最早叫“洋蜡”(石蜡硬脂蜡烛)。曹禺《日出》第三幕:“ 小顺子 把灯熄灭,由抽屉拿出洋蜡头点上,屋子暗下来。” 端木蕻良《乡愁》:“房东把电灯闭了,奶奶在黑暗里摸了半天,才摸出一根小红洋蜡来。”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从现存文献看,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和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诗句。诗人为什么要剪烛呢?当时蜡烛烛芯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1820年,法国人强巴歇列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使烛芯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1825年(道光年间),舍夫勒尔和盖·吕萨克获得了生产石蜡硬脂蜡烛的专利。石蜡硬脂蜡烛的出现,在人类照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后来有人在北美洲发现了大油田,于是可从石油中提炼出大量的石蜡,较理想的蜡烛所以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