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人物形象分析
屈原作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浪漫主义诗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具有反抗强权的精神。但是其性格孤高、自负、倔强,导致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正是因为这种偏激的性格和个人经历,他才会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史记》以列传形式单独且详细叙述了屈原生平,生动地展现了屈原的坎坷人生,由此可见屈原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
(一)屈原正面性格特征
屈原的正面性特点要远远超出其负面性特点。屈原作为忠君爱国之人,其自身的崇高人格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就是说,屈原的治国能力非常出众,受到了楚怀王的重视和信任。屈原敢于犯颜直谏,将楚国安危与自身安危紧密结合,为了楚国甘愿牺牲个人前途。尤其是在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去秦国赴会时,屈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由此可见屈原观察敏锐,能够提前判断秦昭襄王的阴谋诡计。
除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外,屈原的文学成就也造诣颇深,其代表作《离骚》作为叙事恢弘的长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创作出全新的文学创作方式。
屈原的负面性格特点
1.自视甚高,非常孤傲2.固执己见,不肯屈服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始终以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来对屈原进行评价。首先司马迁盛赞了屈原高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看淡生死的高尚品质,所以司马迁对屈原心生敬佩。但是对于屈原得不到国家重用,听闻楚国国都郢沦陷就愤然选择投江,司马迁并不赞同,因为屈原没有凭借自己的才能游说诸侯。在经过屈原自沉之地时,司马迁为他不能实现志向而悲伤,也为他的为人感到敬佩,称其可以与日月争光。
通过分析《史记》中屈原的人物形象,人们能够明确屈原之所以遭遇不幸,主要原因还是自身性格缺陷。作为政治家屈原是失败的,而作为爱国主义诗人,他无疑是伟大的。屈原始终坚持操守,始终深爱国家,爱国为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