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坐席的由来

坐席的由来

发表时间:2024-07-29 06:24:48 来源:网友投稿

古人席地而坐,所以席是常见用具。细分之铺在底下的叫筵,覆在上面的叫席,通称筵席。《周礼·春官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籍之曰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

按古代礼制筵长一丈六尺,铺上缁布(黑色的麻布),席长八尺,铺上绿色的丝绸。假使不是宴饮,为了便于讲话指划,席与席之间相距一丈左右。虚坐尽后表示谦恭,也便于相对讲话。

至于饮食时又要食坐尽前,以防食物法污坐席。因为俎豆皆陈于席前。若坐后容易溅污坐席,那就不够礼貌了。

捧席有一定规矩。《礼记·曲礼》:奉席如桥衡。意思是捧席要横捧,左高右低,表示主次。铺席时则分主次,正馔(主食)在左,庶馐(菜肴)在右。卷席时要先从末端卷起。《公食礼》:“卷自末。”这是席卷之法。

古人坐席又有尊卑高下之分。《礼记·曲礼》中有“请席何乡”之句,就是指坐席朝什么方向。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为上。从坐席中可看出地位之尊卑。《史记·项羽本纪》中记鸿门宴上的坐位也可看到: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是主位东向坐。则南向为上坐的是亚父范增,可见范增在项羽军中的地位之尊。张良地位最低,不叫坐而叫侍。侍,就是在旁边陪坐。

坐席时有时表示向对方致敬,离开座位,叫做避席。《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避席表示对武安侯的敬畏。膝席膝不离席,只是抬一抬身子而已。《刺客列传》中记燕太子丹接见荆轲,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避席是向荆轲表示敬意;顿首,有急事求荆轲。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