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必偃是什么意思

必偃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29 06:35:35 来源:网友投稿

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颜渊篇》。

释义: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原文节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白话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2、“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阳货篇》。

释义: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原文节选: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白话译文:孔子说:“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