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师招生从哪一年开始

中师招生从哪一年开始

发表时间:2024-07-29 06:37:12 来源:网友投稿

从1981年

1981年开始,中等师范学校先在初中毕业生中进行招生试点,但这一年,大部分仍是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的。中师全称为“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

公元1902年,清末甲午科状元、我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私办和独立设置的中等师范学校。它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专设机构的起点,标志着我国中等师范教育正式开始启程。从此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历时整整一个世纪。

建国之后中等师范教育得到长足发展。197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中等师范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小学教师。

1981年开始,中等师范学校在初中毕业生中进行招生试点。教育部在《关于1983年中等师范学校招生通知》中要求,各地师范学校要招收年龄不超过18周岁的初中毕业生。从此中师学校开始全部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拔招生。

在1981年至1998年近20年的时间里,“初中毕业、应届生、高分数”成为中师招生的关键词,录取分数远远超过重点高中。音体美加试和面试,则进一步抬高了考生进入中师的门槛。

1988年,全国中师学校数量达到高峰,扩展为1065所,到1995年,全国仍有中师学校897所,在校学生人数高达80多万。

当时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三级,即小学教师由中师培养,初中教师由师专培养,高中教师由高师培养。

1999年3月, 教育部颁布《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从城市向农村、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由三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向二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过渡,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逐步实现中小学教师补充与人才市场接轨。小学教师改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所以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转型,取消中师教育模式。

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政策直接宣告中师教育走进历史,成为“绝代芳华”。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20余年间,中师学校培养了400多万名合格毕业生。这一代优秀的中师学生在基础教育领域大放异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撑起了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大半个天空。

回顾中师教育百年,它的宝贵经验值得当今时代的各级各类学校学习借鉴。

第一重视养成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养成教育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中师生的心底 ,成为中师生灵魂之根。多年以后中师生们的生活方式已千差百异,但无论是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留在乡村,还是离开了故土;无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们的精神实质还有若干的相似,那就是:吃苦耐劳、自律严谨、自强不息、勤奋执着、质朴无华……中师生的自觉努力,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特质。

第二重视“德、智、 体、 美、劳”全面发展。中师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强化基本功训练。

第三知行合一。中师教育理论结合实际,知行合一,特别重视实际能力的训练。

中师百年百年中师,垂范百世。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