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二联对仗的律诗
1,这是王维的五律《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以下是卢纶的五绝《塞下曲》之二和之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八句五律与八句五绝,语句结构有何不同。
2,《观猎》的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与《塞下曲》之二的三四句“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观猎》的五六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与《塞下曲》之三的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在语句结构上是不同的,五律那四句已构成对仗句,五绝那四句不是对仗句。律诗每首八句四联,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应为对仗。
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是对仗,而“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却不是对仗。为什么呢?因为前两句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在词性、结构方面是对称的。草和雪同为名词;枯和尽同为动词;鹰眼和马蹄同为名词;疾和轻同为形容词。而后两句“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它们的字词结构却并不对称:上句是主谓结构,下句是动补结构。
4,再分析另一副对仗“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为什么说这两句已构成对仗?因为它们都是动宾结构,而且所有附加成分都是对称的。至于“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又如何?前句是联合结构,后句是主谓结构,无法对称。详细点讲:主语“单于”加上带状语“夜”的动词“遁逃”,容易分辨。月黒已属主谓结构;雁飞高也属主谓结构,加起来便是联合结构。
5,包括五律七律,中间两联是对仗的称为正格,可以说大多数律诗采用的是正格。至于变格也存在多种形式:只在二联用对仗、只在三联用对仗、一二联用对仗、一三联用对仗、前三联用对仗、后三联用对仗、四联全用对仗、四联全不用对仗。下面分别各举一例:
6,只在二联用对仗。李白《宿五松山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只在三联用对仗。白居易《罗子》:有女名罗子,生来才两春。我今年已长日夜二毛生。顾念娇啼面思量老病身。直应头似雪始得见成人。
7,一、二联用对仗。杜甫《客亭》: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一、三联用对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前三联用对仗。韦承庆《凌朝浮江旅思》: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后三联用对仗。杜甫《悲秋》: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9,四联全用对仗。白居易《游宝称寺》: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时。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四联全不用对仗。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10,所以懂得组成律诗的四联里中间两联要求对仗这个特点,只能算是初步接触了对仗这个东西。必须进一步从构成对仗的种种条件入手去认识对仗,求得逐步深刻的理解,才有可能把律诗中的对仗真正分辨出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