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拗九节的词

拗九节的词

发表时间:2024-07-29 07:15:39 来源:网友投稿

1、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

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2、 清叶梦君《孝粥》

怀橘蒸梨意不同,一盂枣粟杂双方。

年年报哺同乌鸟,此意榕城有古风。

拗九节—过“九”

拗九节是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后九节”。

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过去福州人认为,逢“九”不顺利,所以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这里说的“九”分为“明九”与“暗九”,即:凡年岁数中带有九的,如9,19;

29等,称为”明九“,凡岁数是“九”的倍数,如18;

27;

36等,称为”暗九“,家里要为其煮“拗九粥”与猪脚太平面,以祈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气,羁上好运,平安地跨过“九”的门槛。

太平面就是线面+鸭蛋,因福州方言鸭蛋与“压浪”、“压乱”谐音,故压住二者即为太平,吃太平面则寓意着吉祥与平安。

拗九节—掼九

福州习俗:凡已嫁的女子,在拗九节这天,必提拗九粥回家探望父母与尊长者。以前盛拗九粥的容器,是用面积较大的海碗或小钵,粥面上用花生或红枣等排成“福”字或“寿”字图案,以示祝福之意,再佐以猪脚等美食,送其父母、亲戚及家人,藉表孝心,谓之“孝顺粥”、“孝子粥”,称为“掼九”;已分家另过的儿子也应“掼九”。届时父母以自制拗九粥回赠子女。若遇父母或尊长者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还要加送线面与鸭蛋。她们把这些食物装在以竹蔑做成的漆有生漆的精美掼盒(礼盒)内,再送到娘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