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筝从什么时候发明的

古筝从什么时候发明的

发表时间:2024-07-29 07:54:31 来源:网友投稿

战国时期。

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故也称秦筝。早期的古筝为五弦,筝体为竹制,形式如“筑”。以后筝弦逐渐增加。

东汉许慎和清代训诂家朱骏声分别在《说文解字》和《说文通训定声》中有具体说明。许慎说:“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为瑟,易竹以木。”朱骏声日:“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以木。唐以后为十三弦。”

现代更增加至二十一弦。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三国时期的筝弦当为十二弦。用假甲弹筝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公元前502年)的梁代《梁书-羊侃传》载:“有弹筝人陆大喜,著鹿角爪,长七寸”,在李商隐的《无题二首》诗中有:“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可见三国时期仍是用肉甲演奏。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古筝结构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38弦筝为最多(分瑟·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

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