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的白丁是什么

古代的白丁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4-07-29 08:04:36 来源:网友投稿

“白丁”的称谓出自“白徒”和“白屋”。白徒指没有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白屋指平民百姓居住的房屋。按照等级制平民百姓的房屋不准涂饰彩绘,所以都露出了木材的本色,故称“白屋”。

还有一种说法是,平民百姓只能用白茅草覆盖屋顶,所以叫白屋。“丁”是对成年男子的称呼,男子成年后要担当赋役,这时候开始称为“丁”。

成年的年龄标准历朝历代不太一样,有四十为丁的,有二十三岁为丁的,有二十一岁为丁有二十岁为丁。“白丁”意为临时征集的壮丁。不过那时还没有这个称谓,仅仅叫“白徒”,后来引申开去,把没有功名没有官职的平民一概叫做“白衣”。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们因为是官员的后备军,所以统称之为“白衣公卿”。白丁的正式称谓开始于唐朝或者稍早,刘禹锡的文章《陋室铭》使“白丁”这一称谓广为人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白丁与鸿儒对举,是指没有学问的人。唐诗中有好几处类似的称谓,韦应物《采玉行》:“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这里的“白丁”是指官府临时征发的采玉工人。

牟融《题朱庆余闲居四首》:“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

白丁与俗子对举,是指普通人。罗隐《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白丁攘臂犯长安,翠辇nian苍黄路屈盘。”

这里的白丁指黄巢等义军,都出身平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