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三体石经是什么意思

三体石经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29 08:37:18 来源:网友投稿

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的刻石,由当时著名学者蔡邕等人主持刻写,碑文相传是蔡邕所书。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三体石经于史籍中原称“三字石经”,后称“魏石经”或“正始三体石经”,是以《尚书》、《春秋》、《左传》(未刻全)为内容的石刻。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典训”,以弘儒训,以重儒教。

另外石经文字有校正文献内容与文字、书体之功用,《魏书·列传术艺》载:“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列传·游明根 刘芳》记:“昔汉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碑文刻成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前来校拓,对当时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块刻石现存文古篆36字,小篆 39字,隶书35字,铭文为《尚书·周书·君奭》内容。三体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

录文:(残)嗣前(残)/施于(残)/天弗庸释(残)/受命时则有(残)/衡在大戌时(残)/家在祖乙时(残)/惟兹有陈保(残)/纯若命则商(残)/甸矧咸奔走(残)/若卜筮罔不(残)/嗣天灭威(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