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国古代著名渔夫

中国古代著名渔夫

发表时间:2024-07-29 09:11:48 来源:网友投稿

第1名、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为什么把他列为第一呢?原因“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谚语老弱妇孺皆知。并且历史上确有太公钓鱼的事。根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果遇太公於渭之阳。

后来白居易评论:“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姜子牙在渭水钓鱼,实际上是在等待个人的发展时机。遇到周文王后,他从此放下钓竿,拜相封侯,辅佐文王和武帝,打败纣王,成为一代名臣。

第2名、舜,字都君。据记载部落之间常有争斗,舜知道了就在混乱的地方做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了民情,很好地化解了矛盾,这样人民便团结了起来。他巡视期间饿了,就自己去钓鱼充饥,不派伙食,不受贿赂,深得民心,很快便平息当地争斗。后来帝尧知道了,将他提升到部落联盟协助工作。看来钓鱼对舜还真的很有用呢。

第3名、周穆王,姬满。据《穆天子传》记载,在西征一次攻打因氏国时,得空在黄河边上一边钓鱼,一边观看河边参天的古树。当时周天子已是天下宗王,诸侯朝拜贡献的玉帛、兽皮、珍玩和地方特产很多。富甲天下的周穆王在黄河之畔垂钓,当然已远远不是为了获取食物,而是消遗娱乐了。

第4名、屈原,字原。写下大作《离骚》的屈原,被令尹子和上官大夫陷害,放逐到江南。他经洞庭湖溯沅水到辰阳、溆浦等地,又沿湘水到了今汨罗,因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投江而死。在放逐期间屈原曾垂钓于资水,至今湖南桃江县还有屈原钓鱼台遗迹。

第5名:范蟊,字少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曾驾驶小船到了洞庭湖中,由于遇到大风浪,他就停舟靠岸,在湖边钓鱼,钓到大鱼就煮熟吃掉,钓到小鱼就放生湖里。后人为了纪念范蠡,把它放生的鱼称为“范蠡鱼”。范蠡还提出“种竹养鱼千倍利”的主张,齐威王召见他,问道:公富足千方,家累仪金,用什么办法致富的呢?范蠡回答说:“治生之法有五,养鱼第一。”范蠡著成《养鱼经》,是我国第一部养鱼著作。

第6、7名:杜甫、李白。圣诗仙这两位老先生把对垂钓的感受融注于诗歌之中,使后人分享他们的快乐。杜甫在《江村》中写道:“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划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李白在《行路难》中写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白日边”的佳句。

第8名、白居易,字乐天。被贬江州后也沉沦水边,用垂钓来驱赶精神的苦闷,用碧水来抚平心灵的创伤。那首如泣如诉的《垂钓》诗,让人看后荡气回肠,诗中写道:“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第9名、柳宗元。字子厚。这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酷爱钓鱼,他在《江雪》一诗中写下脍炙人口的佳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位怕是最痴迷钓鱼的人了。

第10名、张志和,字子同。这位唐代诗人,浙江金华人氏。其作品《渔歌子》中描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11名、司空曙,字文初。唐代诗人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士,在《江村即事》中写道:“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黄花浅水边。”非常完美地描述了日夜在江边垂钓的心情。

第12名、邵雍,字尧夫。这位宋代哲学家,今河南辉县人,非常熟悉衣村的生活。他在《渔樵问答》一书中,对渔具曾作了详细的阐述:“钓者六物:竿也,线也,浮也,况也,钩也,饵也。一不具则鱼不可得。”他所说的六物,至今仍是竿钓的基本钓具。

第13名、陆游,字务观。今绍兴人晚年回到故乡绍兴鉴湖边,“闲时钓秋水”,他在《鹊桥仙》词中写道“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他迷于垂钓,到了想当渔夫的地步。

第14名、苏轼,字子瞻。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十足的钓鱼人,曾在诗中写道:“湖上移鱼子,初生人不畏。自从识钓饵欲见更无烟。”其悠悠然自得的垂钓情趣可见一斑。如今“东坡鱼”不但成了传统美味的象征,也承载着诗人沧桑的历史。

第15名、郑板桥,字克柔。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这个居扬州八怪之首的瘦老头在《道情》里盛颂钓翁的闲逸生活:“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充满了对老鱼的赞美和向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