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称
即墨为胶东千年古县。
如果从“即墨”这个地名出现开始计算,即墨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可追溯至东周时期);如果严格按照治所与现在相符的标准,即墨建县也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可追溯至隋朝,之前的即墨故城在现今的平度境内)。
有趣的是“即墨”历史悠久,这个名字也给民间留下了丰富的讨论话题。读音的话题是其中之一(在方言中一般读作ji mi),简称的话题是另外一个。
“即墨”的名称总共两个字,简称到底是“即”还是“墨”?众说纷纭。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两个简称都曾使用过。
就现在而言“即”是比较通用的简称。在官方正式的文件当中,对上级派驻在即墨的机构的称呼是“驻即单位”;即墨当地的企业,不少也采用“即”作为首字,比如即发、即建、即盛等。
以“即”为简称,比较符合现代汉语的行文习惯(以首字为简称),在胶东半岛,其他县市基本都是如此,荣成简称荣,莱阳简称莱,胶州简称胶。所以即墨简称为“即”,看上去并无不妥。
不过在讲究文义的古代,很少用“即”作为简称,而通常称之以“墨”。比如清末民初,胶东宋氏联宗修谱,对即墨的称呼就是“墨邑”。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仅在民间文书中可以见到,在清代官修史籍当中更比比皆是。例如清同治年间修撰的《即墨县志》在开篇序言中就写道:“墨邑滨东海,自齐封即墨大夫,始见书传。”
或许有的朋友会认为“墨邑”跟“墨”多少还是有区别,但在县志当中,单独用“墨”来简称即墨的情况也为数不少。
如,县志中收录的旧志序言称:“以故,士富文藻,矜功名,其渊源盖有所自。墨,古名邑,信哉。”意思说,即墨底蕴深厚,很多文人志士在史籍中有记载,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名县。下文又载:“己欲取其志谛观之,诸生曰:‘墨未有成志’。”(旧志序言为明代所作)
以此来看在明清时期,官方对即墨简称为“墨”应该没有太大疑问,实际上现在即墨城区有条主干道也叫墨城路。
在过去两字地名虽然多以首字作为简称,但也并非一概而论。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南京过去称作江宁府,江宁就以“宁”作为简称。所以即墨简称为“墨”也不足为奇。
那么古人为何要以“墨”作为即墨的简称呢?这应该主要与“即墨”的含义有关。
《山东通志》载:“即墨县,即,近也,城临墨水,故名。”意思是说,“即”本身是个形容词,指的是临近,而“墨”是名词,指的是墨水河。即墨临近墨水河,所以得名即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