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为英雄惆怅 诗词

为英雄惆怅 诗词

发表时间:2024-07-29 09:49:57 来源:网友投稿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出自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释义:

其一

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其二: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出自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释义: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释义: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4、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释义:

其一: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其二: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5、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出自宋代杨炎正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释义:

深秋季节江面空阔,一阵寒风吹来,眼睛被吹得发涩,顿感寒意,让我这个他乡之客不胜秋意悲凉。为了驱散这些忧愁,我呼酒登楼,登上了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江山壮丽如画,巧夺天工。

长江波涛汹涌,那下面的鱼龙应当正在一唱一和地悲啸着吧,而我却没有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江上的寒风霜露总是善于欺负客居之人,将它们的寒气吹入我的衣裘中,让我顿感寒冷。

寒意让我顿时清醒,满腔豪情都化成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徒然兴叹悲鸣。我一直胸怀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空自白了鬓间须发。平生空有一腔意气,现在却只剩了憔悴,暮年已至,如何能再有作为,一展襟怀?只有这江上的明月和那沙鸥能够了解我的心意,就让它们陪我度此残生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