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三国时期的议郎官职等级制度

三国时期的议郎官职等级制度

发表时间:2024-07-29 09:56:34 来源:网友投稿

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大都承袭东汉,分为九卿、内侍、尚书、助理、武官、地方州官等几个方面。

九卿有太常(奉常),掌礼仪祭祀;光禄勋(郎中令),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卫尉,掌宫门禁卫;

太仆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廷尉(大理),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大鸿胪(典客),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宗正,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大司农(治粟内史),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少腐,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内侍官员有:大长秋、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等,皆由宦官担任。

尚书有:尚书令(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书令(即秘书令,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五兵尚书(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尚书(户部)、左民尚书(工部)、吏部尚书(大尚书)

武将官职有大将军(武将之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中郎将、校尉等以及各个时期设立的将军名号。

地方官员有刺史(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

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太守(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京兆尹、令、长史等。

另外在三国时期,还有名号侯、关中侯等无封邑虚封的官职。

三国官员等级划分

三国的官员若按品级来分则一品是:丞相、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 、大将军、

大都督等;

二品是卫尉、太常、太仆 、廷尉等九卿及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

三品是侍郎(尚书郎) 、侍中、中书令 、大尚书、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等;

四品是卫尉丞、太常丞、太仆丞等九卿辅官和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等;

五品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丞相主薄、丞相长史、安南将军、安东将军、安北将军、安西将军等;

六品是议郎、郡史、赞飨、食监、军师将军、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护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