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钟山即事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钟山即事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发表时间:2024-07-29 10:27:48 来源:网友投稿

【原作】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啼山更幽.【注释】钟山: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的意思.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茅檐相对坐终日:意思是说在屋檐下对着钟山坐了一整天.一鸟不鸣山更幽:一声鸟叫都听不到,山中更显得幽静了.反用梁代王藉《过若耶溪》“鸟鸣山更幽”意.王安石曾对黄庭坚说过,古诗“鸟鸣山更幽”,我以为不如“不鸣山更幽”.幽,幽静,幽闲.【古诗今译】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赏析】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使人有一唱三叹之感.这首诗表达的就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是的所见所感.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但是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呢?“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山林呢?连一声鸟叫都没有,那山林深处究竟有多幽静就可想而知了,何况还特意在“幽”前边着了一个“更”字呢?作品看似表露诗人心中的一种闲适自得,但是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令人读来身生战栗,心生恐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