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拍字的演变

拍字的演变

发表时间:2024-07-29 10:50:13 来源:网友投稿

字源演变

“拍”,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拍”字本义为用手掌拍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该字左边为手(打),表明“拍”字与手有关;右边为“白”,可表示字音,还指拍打时常常会发出如楷体“白”读音一样的声音。

现在浪涛冲击称为“拍岸”;乐曲的节奏称为“节拍”,“拍”字简体版的楷书从商朝金文时代演变而来。“拍”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拍的字源演变

拍的字源演变

“拍”,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pāi,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拍”的基本含义为用手掌打,如拍击、拍掌;引申含义为浪涛冲击,如拍岸。

在日常使用中,“拍”也常做动词,表示充满,如拍塞。

详细释义

拼音

pāi

动词

拍击

clap;pat

拍浮、拍肩

举手拍鞍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抚慰

comfort;console

拍惜、拍户

妇手拍儿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送发

send

拍电报

吹捧、谄媚

flatter

吹吹拍拍、溜须拍马

充满;充斥

fill with

拍塞、拍满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正韵】普百切【集韵】【韵会】匹陌切,音魄。【说文】本作。拊也。【释名】搏也。以手搏其上也。

【唐书·曹确传】优人李可及,能新声自度曲,少年争慕之,号爲拍弹。【晹乐书】九部乐有拍板,韩文公目爲乐句。【琴集】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蔡琰作。

又拍张手搏捽,胡之戏也。【南史·王敬则传】善拍张,宋帝使跳刀,接无不中,仍抚髀拍张。

又【集韵】莫白切,音陌。击也。亦与同。

又【集韵】【韵会】【正韵】伯各切,音博。与胉膊同。【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豚拍。

【注】郑杜皆以拍爲膊,谓胁也。或曰豚拍肩也,今河闲名豚胁,声如锻鎛。

说文解字

拊也。从手百声。普百切

说文解字注

拊也。释名曰。拍、搏也。手搏其上也。按许释搏曰持。则古经搏训拍者、字之叚借。考工记。搏埴之工。

注曰。搏之言拍也。云之言者、见其义本不同也。从手。百声。普百切。古音在五部。读如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