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月光和人生的句子

月光和人生的句子

发表时间:2024-07-29 11:50:33 来源:网友投稿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义 翻开古代诗词的典籍,出现最多的一词就是月亮的“月”。足见月亮在古典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笔者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以下四点。

(一)借月寄托思念之情:从表达方法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摹月下之景,借月渲染;一类是拟月为人,向月倾诉。从思念的对象上说又可分为三类。

①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道: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该诗写于李白听闻挚友王昌龄被贬之时,李白借助与月亮的对话,向月亮倾诉自己的心声,含蓄的表达了对朋友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汉魏时期曹丕的《杂诗》中有“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的诗句。到唐朝时借月表达思乡之情已经屡见不鲜,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诗;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有: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一手法使月亮几乎成了故乡的代名词,尤其是边塞诗和羁旅诗中抒情主人公往往是望月思乡的边关战士或是望月怀乡的求仕游子。

诗人或寓情于景或借景言志将思乡之情写到了极至。

③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先秦及汉魏晋时期开始借助月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汉代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的诗句。以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均是借月抒情的佳句。

诗大多借月表达因战乱等社会原因造成的离别之情和对父母、妻子、儿女的思念之苦。 (二)借月表现诗人的寂寞与孤独。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人在表现寂寞的时候主要是借助了对月亮的描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欲擒故纵,将月和影子拟写成人,更表现了与冷月相对,形影相吊的寂寞和孤独。

李端的《拜新月》一诗则是另一种滋味的寂寞。该诗云: 开帘见新月, 即便下阶拜。

细雨人不闻 北风吹罗带。 该诗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女子对月倾诉的场景。

古有拜月的习俗,此时月亮成了主人公唯一可以诉衷情的知己。烘托了她的寂寞之感,但她因何心事重重,对月又诉说了些什么,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所以该诗透露出的是一种隽永的寂寞,含蓄而不哀伤。

(三) 借月表达志向的高洁: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句表达了“诗仙”想飞上九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这不仅是酒酣之时的兴之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真实流露。

再如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写道: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解读该诗可以从“谢玄晖”这一典故和月下之景入手。“谢玄晖”指的是南齐诗人谢眺的字。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空灵洁净的月夜之景:白云、城垣倒映在江中,清清的露水像垂珠似的从月光中滴洒下来,走进其中让人身心涤荡。诗人借月下之景透露出自己喜爱洁白、仰慕谢眺、追慕高远的情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