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懒人效应
勤快的人选择能劳多干,慵懒的人选择能省则省;勤快的人愿意速战速决,慵懒的人愿意明日再战。这样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懒人效应,堆积本该早早完成的任务,造成高效低质的结果。
通常的懒人效应就在我们身边。类似考前突击,高中的我们是学三年考两天,大学的我们是学两天考一周。临考前搜罗一学期以来的考点精华,晚上熬夜点灯苦战。把120%的精力投入“预习”明天要考的科目。乍一看是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理想的结果,但实际是高效低质。集中的精力最后吸收的却不是全部有效的知识,得到的知识必然不如平时踏实肯学的人。又比如周末大清洗,在周末把一周积攒的脏衣服做统一处理。因为平时能懒就懒把衣服堆攒,在周末花上两三个小时集中大清洗。他们的确很辛苦又花费了很多时间,甚至用冷水洗衣服,然后紧接着不敌体力,外加一阵抱怨。可是这本应分阶段一步步完成的任务,虽然一次性解决了,但是还有缺陷。比如洗得太累了就又偷工减料没洗干净,于是又一次踏进高效低质的怪圈……由此可见这种懒人效应也会造成行为者的损失,一段时间的筋疲力尽却换不来同等的报酬。
可是这种懒人效应还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总有小部分人抓住当代人的懒人特性,给自己创造盈利空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使用的很多现代工具都会解决一部分懒人的需求。比如打印机搞定手抄党,高铁摆平上班族,手机淘汰书信体……我们更不能否认恰恰是这些懒人需求推进科技进程。有些人懒得做饭,就有快餐事业红遍世界;有些人懒得做家务,就有新一代家务机器人出现;有些人甚至懒得出门锻炼,各种健身器材就应运而生。
到底是懒人推进了科技还是科技培养了懒人?这种懒人效应利弊都有,到底是应适应甚至是推广,还是加以控制和引导?社会更新了我们的头脑,却会退化一些技能,懒人给科技提供了灵感,科技给懒人一个理所应当的理由。难道未来的我们是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生物吗?懒人效应又会将社会推入深渊还是举上天堂?大自然追求平衡,我们也该追求一个平衡点,稳步向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