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拉伸

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拉伸

发表时间:2024-07-29 13:38:09 来源:网友投稿

太极拳在实战技击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所谓“用意不用力”的说法,可到底什么是“意”,什么是“蛮力”;又有“柔能克刚”的说法,但从纯技术层面而言,“柔”又是怎么“克”“刚”的;其余如“无有断续处,无有凸凹处”、“羽不能落,鸟不能飞”、“沾身即跌”等等,说法很多。

这些理论听来很玄妙,而现今在现实中又几乎无人能用之于实战,或者只能打功力不高的人,于是便让充满优越感和“科学”意识的现代年轻人觉得很玄虚,最终便认为这些都是骗人的伎俩,然后推导出国人愚昧的结论。

笔者 学医出身,没练过任何一门格斗术,只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尝试着在此讨论一下太极拳的本质,主要讲发力、感应和化解三大方面,其余的方面顺带着说一说。

在这里我直接将太极拳中的“感应”、“发力”、“化解”等不同的功力形式统称为“太极劲”。

之所以统称是因为在我的理解中,这三大方面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我知道“太极劲”这个名字起得有点傻,太过直接了,但便于理解,所以姑且就这样吧,这并不是重点。

古今中外凡是成熟的格斗术,从进攻角度来看,都是“功力”配合“招数”来用的,否则招数就是花架子,而功力也无用武之地。

很多格斗术中,功力的练习在练习之初就是与招式的姿势相配合的,因为人的肌肉在不同的姿势下发力的效果不同。

像咏春这种贴身短打,如果不练寸劲,只靠招数,那就只能以攻击对方要害作为有效击打,否则效果不明显。

西洋拳术之所以并不特别强调招式,因为他们的发力方式基本上是符合常人发力的模式的,属顺天而行,只要加强训练强度即可。

而中国的武术之所以强调招式,在意识上首先是为了满足现实中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比如姿势、状态、交互距离、交互姿势对待、势的发展等方面各有不同时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攻防。

这就要求招数繁多,可以应对前中后,上下左右,正隅,动静,进退,远中近,门内门外,虚实,直迂,续断等等各种情况。

当然每种招式再向下细化都有变招变式,同一种招数姿势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起来心法口诀也各有不同。

否则复杂的临敌情况怎么可能用36招、72招,甚至十数招等有限的招式去应对呢。

武术有简有繁,招数为简,招数配合心法和变式为繁。

在现实中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双方交战之时,打起来确实是很连续、很有节奏、很漂亮的。

而现实中的格斗之所以不像电影上那么漂亮,就是因为双方都不能做到在任何空间位置和状态下都能攻防,所以格斗中会出现空隙和多余运作,看起来也就不漂亮了。

但这种重要的心法口诀在招数的外在姿势上一般是看不出来的,常是意识方面的动态变化,是心理活动。

可是很多门派对于这一点都只是师徒之间耳提面授,如果学武的人资质不高或是文化不高,理解有误,或是理解不全,那就只能失传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