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名词解释

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名词解释

发表时间:2024-07-29 17:17:31 来源:网友投稿

核碎裂

核碎裂是一个专业名词,表现为核膜溶解,染色质崩解成致密蓝染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

正文

核碎裂(karyorrhexis):表现为染色质崩解成致密蓝染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核膜溶解。

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

①核固缩:细胞核染色质DNA浓聚、皱缩,使核体积减小,嗜碱性增强。

②核碎裂:由于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细胞核发生碎裂,使核物质分散于胞质中,亦可由核固缩裂解成碎片而来。

③核溶解:非特异性DNA酶和蛋白酶激活,分解核DNA和核蛋白,核染色质嗜碱性下降,死亡细胞核在1~2天内将会完全消失。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的发生不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们各自的形态特点和变化。不同病变及不同类型细胞死亡时,核的变化也有所区别。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