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花生只长一苗不分枝怎么办

花生只长一苗不分枝怎么办

发表时间:2024-07-29 17:40:59 来源:网友投稿

1、及时补苗

花生播种后由于气候(冰雹等)、土壤(墒情差),会造成缺苗甚至断垄。播种后半个月,及时查苗补苗。缺苗补种一定要早,以免出现小老苗,影响田间密度。移苗补缺时宜选在阴天。

对于播种比较迟的覆膜花生,温度过高宜在早晚及时抠苗引苗,否则很容易造成烤苗现象。先开小孔放风,待花生炼苗后再适当引苗。团棵期要及时抠取压埋在膜下横生的侧枝,使其健壮发育。

2、清棵蹲苗

当花生齐苗后,花生苗有2片真叶展开,进行第1次中耕时,用锄头扒去周围的土,让埋在土中的两片叶子露出地面。

20天后进行第2次中耕。

① 控制主茎节间拉长,促进侧枝生长,开花结果早

花生的第一侧枝生长情况,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因为第一侧枝的结果数占全株结果数的60%-70%。清棵后第一对侧枝露出地面,充分接受阳光,能使主茎和侧枝粗壮,基部节间缩短,分枝增多,开花结果早而集中。

② 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了抗旱能力和吸水肥能力。同时消除了护根草,节约了养分,有利于下针期果针入土、结果。

3、科学施肥

苗期是花芽大量分化和根系下扎的时期。此时根系活力弱,吸收养分的能力不够,加上根瘤没有大量生成,固氮能力弱。所以需根据苗情,及时施用氮肥,提高根瘤菌的数量和鲜重,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加根重。

叶片宽大叶色较深,苗情较好的田块,不可不施或酌情少施,着重补磷、钾肥,防止生长旺,封行太早。

一些比较贫瘠的田块,则需要增加氮钾肥施用,促进幼苗生根发棵。亩用尿素4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宜进行喷灌或小水沟灌。

4、防治病虫害

① 及时灭蚜

蚜虫是花生苗期的主要虫害。在始花前达到第一次危害高峰,对花芽的形成和开花受精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吡虫啉、噻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烯啶·吡蚜酮等药剂,同时可以加入叶面肥,0.1%硼源库+0.2%磷钾源库+0.1%钼源库,喷施2次,每7-10天一次。提高花生的抗病害能力,促进根瘤的形成和花芽分化,使花生多开花、开壮花。

②茎腐病

在花生根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引起根基腐烂。

防治方法:可以用70%甲基托布津或甲基硫菌灵、氯溴异氰尿酸等药物,再加点叶面肥(同上),喷施2次;

7-10天一次。氯溴异氰尿酸对花生茎腐有特效。

③青枯病(花生瘟)

叶片自上而下萎蔫下垂,但仍为青绿色。根部和茎部的维管束变变褐、腐烂,潮湿条件下挤压会出现污白色的菌脓。

防治方法: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带出田间深埋;发病初期用50%氯溴异氰尿酸粉剂、20%恶霉灵水剂防治。防治青枯病宜早不宜迟,药剂防治效果最多达到50%,可结合喷施0.2%磷钾源库,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④褐斑病

为害花生叶片,最初为褪绿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叶正面呈暗褐,病斑周围有亮黄色晕圈。

防治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己唑醇悬浮剂对花生褐斑病防效最高,达91.24%。

⑤焦斑病

通常自叶尖、少数自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向叶柄发展,退绿变黄、变褐,周围有黄色晕圈。

防治方法:苯醚甲环唑或苯甲·丙环唑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病害重的喷2~3次。

⑥炭疽病

炭疽病下部叶片发病较多。病斑沿主脉扩展,褐色或暗褐色,从叶尖侵入的病斑呈长椭圆或不规则形;从叶缘侵入的病斑呈半圆形或长半圆形。病斑上有不明显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防治方法:溴菌腈、氟硅唑或苯醚甲环唑,连喷2~3次,隔7~10天喷一次。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