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先播种再移栽
在水稻种植区,就算没有亲自种过水稻,也看过别人家是怎么种植水稻的。所以我们都知道种植水稻并不是像种植玉米或者小麦哪样直接把种子播种了以后就完事了。种植水稻实际上挺折腾人的,因为不仅要经过侵种、催芽、播撒等等程序,待到水稻长到一定程度后,还要从旱地上将秧苗移栽到水田里。
种植水稻可谓磨人。一般是在准备播种时,需要将选择好的水稻种子经过浸种处理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水稻开始长出胚芽,而后胚根长出。未经浸种处理的干种子播在湿润的土壤中,由于氧气充足、水分少,胚芽的萌动和伸长速度就比较缓慢了,而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和颖壳,先长根。但同样干种子播在水育苗床的泥浆里,因水分充足,结果先发芽,后长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干长根、湿长芽”的现象呢?因为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与芽生长是两种不同的生长方式。
芽的生长主要是胚芽鞘细胞伸长,它没有新细胞的形成,只要有充足的水分,有氧无氧都可以进行,而且在无氧条件下比有氧条件伸长更快,持续时间较长。而胚根的生长,虽然也有细胞的伸长,但主要靠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细胞分裂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等有机物质供应,这些物质转化和参与合成新器官,又需要提供一定能量。没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呼吸作用受到限制,细胞分裂不能进行,根也就无法生长,所以有氧长根,无氧长芽,干长根,湿长芽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水稻育苗是“干长根,湿长芽”,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要把侵泡出现“露白”后的种子播撒到整理好后的育苗床里,而不是直接播撒到稻田里吗?
这是因为在水稻育苗的过程中,需要培育水稻的根系,只有根系发达,才能让水稻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所以需要把侵泡露白后的水稻种子播撒在旱地里。水稻从种子发芽到成苗,其营养方式3叶期以前是异养阶段,初生根只有吸水作用,吸收养分能力差。待到2叶1心时,吸收水分养分很强的次生根就逐渐形成;
3叶期左右从异养到自养的转换阶段,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很弱。
在生理转换前培育根系是很重要的。否则一是幼苗头重脚轻,易失水诱发立枯病,二是次生根少,生理转换阶段后根吸收力减弱,不利于培育壮苗。所以水稻育苗开始就要为水稻根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旱育苗方式和使用营养土育苗,首先满足了育苗先育根的需要和水肥气热条件,有利于培育壮秧。其次是能把温度和水分控制在水稻生长最佳状态。
以前真心不懂为什么水稻栽种这么麻烦,需要这么多繁琐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特磨人。育苗工作量到不是很大,主要是在移栽的过程中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都特别大,所以小时候特别怕栽秧子。这个痛苦的过程中,就一直在想,为什么水稻不能像玉米小麦那样播种完了就完事,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每年都被迫参与栽秧苗的那些年代。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