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尚书司勋员外郎
司勋隋吏部有司勋侍郎,炀帝以侍郎为尚书副职的官名。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为郎中,宋沿置,掌官员勋级,计算资历。辽、金、元无此官。明清为稽勋司。员外郎的含义1、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晋以后有员外散骑侍郎,为皇帝近侍官之一。隋开皇三年(公元538年)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吏中的要职。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司官的在三级,得以递升。清代六部外之官署,如理藩、太仆寺、内务府,亦高级史外郎。简称员外。
2、 员外郎,官名。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隋开皇六年(568),于尚书省二十四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
另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太仆寺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从三品),属官有太仆寺少卿2人(正四品)、太仆寺丞四人(从六品上)、太仆寺员外郎(从五品)、太仆寺主事(正六品)、太仆寺主簿(正七品)等。 卿掌车辂、厩牧之令,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国有大礼供其辇辂、属车,前期戒有司教阅象马。凡仪仗既陈则巡视其行列。后妃、亲王、公主、执政官应给车乘者,视品秩而颁之。总国之马政籍京都坊监、畿甸牧地畜马之数,谨其饲养,察其治疗,考蕃息损耗之实,而定其赏罚焉,死则敛其尾、筋革入于官府。凡阅马差次其高下,应给赐则如格。岁终钩覆帐籍,以上驾部。若有事于南北郊,侍中请降舆升辂,则卿授绥。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凡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分隶群牧司、骐骥院诸坊监,本寺但掌天子五辂、属车,后妃、王公车辂,给大中小祀羊。元丰官制行始归本寺。分案五置吏十有八,总局十有二。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袁可立)五任太仆寺少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