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赤眼蕈蚊的生活规律

赤眼蕈蚊的生活规律

发表时间:2024-07-30 01:08:23 来源:网友投稿

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幼虫俗称韭蛆。韭菜迟眼蕈蚊有两种,即韭菜迟眼蕈蚊和陆氏迟眼蕈蚊,据田间调查,在高密韭菜迟眼蕈蚊种群数量占韭菜根蛆的98.37%,为韭蛆的优势种。成虫黑褐色体形似蚊子,雄虫腹端宽大,抱握器顶端弯突。雌虫特征与雄虫相似,腹部中段粗大,端部逐渐变细变尖,腹端具一对分为2节的尾须。

幼虫共4龄,体近纺锤形,半透明状,后呈乳白色,头漆黑色,坚硬,无足,透过腹部体壁可见其消化道。蛹为裸蛹初乳白色,后头胸变为黄褐色,羽化前灰黑色。卵椭圆形乳白色,当卵壳上一端出现小黑点时即将孵化。

2发生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韭菜迟眼蕈蚊需25-30d完成一个世代,越冬代近半年。幼虫在春秋季以水平活动为主,初孵后先行水平扩散,为害韭株叶鞘、幼茎、芽,引起幼茎腐烂,叶片枯黄,而后把茎咬断蛀入茎内。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造成鳞茎腐烂,引起韭墩死亡。冬季潜入土下3cm处越冬。韭菜迟眼蕈蚊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安全越冬,而在棚室内则无越冬现象,可继续繁殖为害。

幼虫休眠过冬场所主要是韭根周围3~4cm的土中或茎内,待翌年春季韭菜萌发时,其开始活动并取食。温室内的越冬幼虫羽化为成虫的时间是在3月中下旬,经交尾产卵孵化出1代幼虫,1代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的时间是4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出现时间为5月下旬。

在高密一般于4月底5月中旬进入幼虫危害盛期。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幼嫩茎部蛀食危害,春秋两季危害较重。轻者引起韭菜地上部分植株矮化、叶片失绿、枯黄萎蔦、植株变软、成倒伏状,导致品质变劣、产量降低叫重者造成缺苗断垄、断茎并发生茎基部腐烂,引起整墩韭菜死亡,产量损失达30%~80%。

夏季雨季的到来不利于韭蛆生存,虫量有减少趋势。成虫喜在阴湿弱光下活动,在9:00~11:00飞翔、交尾最活跃,16:00至夜间常潜伏在地面或缝隙中,有多次交尾习性,交尾后1~2d,选择在韭菜茎部与土壤的缝隙、叶鞘缝隙及土块上进行产卵,卵大部分呈堆状,平均每雌产卵约100粒。幼虫蛀食韭菜内部组织,主要是通过钻破根部的表皮进入,然后随着寄主的腐烂进入髓部,老熟幼虫大部分将化蛹地点选择在寄主外的浅土层内。

幼虫具有喜湿怕干的习性,当5cm土层的含水量低于20%时,对其发生影响比较大,如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对秋季韭蛆的发生量有显著影响。一般韭蛆在沙壤土、新定植的韭菜上危害重。春秋季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期、卵期、幼虫期、蛹期持续时间一般分别为3.0~6.5、4.5~8.5、15.0~18.0、3.0〜7.0d。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