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黄鹤楼在清朝时期用途

黄鹤楼在清朝时期用途

发表时间:2024-07-30 03:03:00 来源:网友投稿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初建之时,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后来三国归于一统,黄鹤楼失去了军事价值的同时城市因为稳定而获得了发展,彼时,交通往来,商旅云集,黄鹤楼也逐步演变成了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光之地。

在历史上黄鹤楼曾经以道教名山圣地的身份声名远播,相传吕洞宾曾在此传道、修行、教化。《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

“黄鹤”之名的由来传说

关于黄鹤楼以“黄鹤”为名的传说,现有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说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后人念“鹄”为“鹤”,长此以往,口口相传,遂传成事实。

第二种说法则是带点神秘色彩的“仙人黄鹤”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就是关于黄鹤楼得名的故事: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赠酒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 10 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便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与黄鹤楼有关的诗词,千古传诵 如果说神秘的故事传说引起了世人对黄鹤楼的好奇、向往,那么崔颢留下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一千古名句,则真正让黄鹤楼在旅人心中有了姓名。翻开古诗词除了崔颢,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不吝才情,为黄鹤楼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楼上听笛声,念故都家园,叹胸中抱负无可尽展。 岳飞曾登黄鹤楼,有感而发,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字字句句,铿锵有力。 王维《送康太守》也曾写道:“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字里行间,尽是离愁情绪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