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与夸张有什么区别
夸大和夸张的异同:
1、夸大和夸张的相同点:两个词都有言过其实,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实际程度的意思。
2、夸大和夸张的区别为: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夸大:把事情说得超过了实际的程度。
2、夸张:夸大;言过其实。
二、出处不同
1、夸大: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二幕:“ 匡 ?(做着夸大的吃惊的表情)有这样奇怪的姓吗?”
2、夸张: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
三、侧重点不同
1、夸大:已经脱离了事物的本质,含有虚假的成分。
2、夸张:通过夸张,能加深别人对这一事物本质的理解。吹本是嘴巴的一个功能,但吹牛就不是什么行为功能了。吹牛也叫吹牛皮,据说是源于佛家语“吹法螺”,所谓螺是梭尾螺,其壳吹之则发高声,故称佛之说为吹法螺。后讥笑人说大话、夸言无实者叫吹牛。
夸张和吹牛有相通之处,都是把小的吹大,微的说显。但夸张是艺术手段,也是修辞方法,像漫画、笑话、相声小品和诗都离不开夸张,这种夸张和生活中的吹牛确实不同,前者是让人哈哈一笑,后者是把假的当真的说。
诗的夸张修辞用得很普遍,李白《北风行》乐府诗中的一句极其有名:“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炕席有多大?不到两米宽两米多长,五六平方米大的一片雪花谁见过?但这种夸张达到了渲染燕山一带气候寒冷的修辞效果。李白更有《秋浦歌》五绝,诗仅20字却写出了诗人的愁绪的悠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三千丈”谁见过?李白写庐山瀑布用了“飞流直下三千尺”,而此处用了“三千丈”,此乃极力拉长他“愁”的长度,夸张也。
杜甫《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虽是夸张却遭人诘问,说:“四十围乃径七尺,(如此的树干这么高的树)无乃太细长也”。宋代有叫王祈的,自己有两句竹诗最得意,于是念给苏东坡听:“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苏东坡笑说:这两句诗好固然是好,只是十条竹竿共有一片叶子。这种夸张似有脱离现实之嫌。
夸张逗趣似相声的诗当属苏东坡苏小妹兄妹二人的斗嘴了。说苏小妹敏慧多辩,长得“额广而如凸”,就是天津人说的“闷儿头”。苏东坡作诗戏弄:“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其妹应声回击道:“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这是拿苏东坡的大胡子说事。还有一种说法是讥讽坡之脸长:“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吹牛则是不着边际的瞎说,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据说美国经常举办吹牛比赛,谁牛吹得大谁就戴桂冠占鳌头蟾宫折桂。记得当年在工厂大家比吹牛,至今有一段仍记忆犹新,一师兄说,那年大直沽下雨,水齐膝盖。我不小心掉了一片茶叶,一回头大直沽的水都黄了。此话被大家公推第一。
但诗的吹牛可别当真,不过当年确实都信以为真,那时笔者小,却都当真。那是“大跃进”年代,下面这样的诗比比皆是:“社里麦穗插云间,麦芒刺破玉皇殿。”不知粮食打多少,压得地球打转转。在那时就看谁的诗牛皮吹得大,你说稻子亩产万斤,我一棵玉米像大树,“一棵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这样的吹牛诗当年盛产,一直到“文革”,仍有这样的吹牛诗上广播登报纸,当成经验来学。从这点看政治上吹牛是胆虚,正像胆小者夜间走坟场唱小曲,乃自家给自家壮胆儿;经济上吹牛如同肾虚,吹牛不是什么壮阳大补类的“伟哥”;至于政绩上的吹牛,让人想起吹泡泡,皮薄薄的五光十色,里面空无一物,吹得越大越接近“破碎”边缘。所以说夸张逗人一笑,可以,吹牛让人伟岸,没门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