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核反应堆详解
快堆采用钚或高浓铀作燃料,一般用液态金属钠作冷却剂,不用慢化剂。快堆装入足够的核燃料后,由于维持链式裂变反应后剩余的中子多,所以只要添加238U,由238U转化成的239Pu,除能满足链式裂变反应的继续消耗外,还有较多剩余。热中子堆核电厂是消耗核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快堆核电厂则是可以同时生产核燃料和电能的工厂。快堆是当前反应堆发展的方向,将逐渐在各种类型的核反应堆中占主导地位。
在快堆中由于没有慢化剂,再加上堆内结构材料、冷却剂及各种裂变产物对快中子的吸收几率很小,所以中子由于被俘获造成的浪费少。
另外每个239Pu原子核裂变放出的中子多;
238U原子核裂变的几率也大,所以平均每个原子核裂变所放出的中子,除了维持自身链式裂变反应外,还可以剩余1.2到1.3个中子,用来使238U转变为239Pu。因而在快堆内,只要添加238U,每烧掉一个239Pu原子核,除了放出大量裂变能外,还可以产生1.2到1.3个239Pu原子核。这就是说在快堆内只要添加238U,核燃料就越烧越多,这种情况称为核燃料的增殖。这是快堆与目前热堆的主要区别,也是快堆的主要优点。所以快堆又称增殖堆或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由于快堆仅在启动时需要投入核燃料,所以它对核燃料价格的上涨,不如热堆那么敏感。理论上快堆可以将238U;
235U及239Pu全部加以利用。但由于反复后处理时的燃料损失及在反应堆内变成其它核素,快堆只能利用70%以上的铀资源。即使如此也是目前的热堆对核燃料的利用率的80倍。由于快堆对核燃料的涨价不如热堆那么敏感,因而含铀量低的铀矿也有开采的经济价值。而且目前浓缩铀工厂库存的贫铀,热堆中卸出的乏燃料,都可以成为快堆的“粮食”来源。
由于快堆中能实现239Pu的增殖,如果我们通过后处理,将快堆增殖的核燃料不断提取出来,则快堆电站每过一段时间,它所得到的239Pu,还可以装备一座规模相同的快堆电站。这段时间称为倍增时间。经过一段倍增时间,一座快堆会变成两座快堆,再经过一段倍增时间,这两座快堆就变成四座。按照目前的情况,快堆的倍增时间是三十多年。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238U,每过三十多年,快堆电站就可以翻一番。
快堆的功率密度大,又不允许冷却剂对中子产生强烈的慢化作用,这就要求热传输能力强、慢化作用小的冷却剂。目前采用的冷却剂主要有两种:液态金属钠和氦气。根据冷却剂的种类,可以将快堆分为钠冷快堆和气冷快堆。气冷快堆由于缺乏工业基础,而且高速气流引起的振动以及氦气泄漏后堆芯失冷时的问题较大,所以目前仅处于探索阶段。世界上现有的、正在建造的和计划建造的,都是钠冷快堆。
钠的中子吸收截面小,比热容大。它的沸点高达886.6℃,所以在常压下可以有很高的工作温度,而且在工作温度下对很多钢种腐蚀性小,无毒。所以钠是快堆的一种很好的冷却剂。但钠的熔点为97.8℃,在室温下是凝固的,所以要用外加热的方法将钠熔化。钠的缺点是化学性质活泼,易与氧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当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漏时,管内的水与管外的钠相接触,会引起强烈的钠水反应。所以在使用钠时,要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这比热堆中用水作为冷却剂时问题要复杂得多。
压水堆的出口水温约330℃,燃料元件包壳的最高温度约350℃;而快堆为了提高热效率并适应功率密度的提高,冷却剂的出口温度为500~600℃,燃料元件包壳的最高温度达650℃,比热堆包壳的温度高得多。很高的温度、很深的燃耗以及数量很大的快中子的强烈轰击,使快堆内的燃料芯块及包壳碰到的问题比热堆复杂得多。由于以上原因,虽然快堆早在20世纪40年代起步,只比热堆的出现晚四年,而且第一座实现核能发电的是快堆,但是现在还未发展到商用阶段。但是通过一系列试验堆、示范堆和商用验证堆的建造,上述困难已基本克服,快堆技术现在已日臻完善,为大规模商用准备了条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