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和伊春哪个地方好
大兴安岭地区和伊春市是中国少有的两个以森工企业为主的政企合一地级政区,属于特殊型政区,都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结构高度相似,按理说应该沿用相同的区划体制。
但由于大兴安岭地区在历史上归属地位的矫枉过正,至今还处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状况,尽管无论是中心城市的规模首位度还是非农业人口的比例都高于大多数的地级市甚至不输与伊春,还是有幸成为中国中东部目前唯一没有被“市”化的地区。而相比之下的伊春,则是中国最早“市”化的地区之一,在重庆直辖市成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伊春是中国市辖区面积最大的市,按非农业人口计算则是黑龙江的第三大城市,虽然这个“大”实则是背离了城市基本概念的“地广人稀”之大。
大兴安岭的“地区”辖“区”找不出法律上的文字依据,再加上是典型的孤例,所以实际上是国家批准成立的“区”就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黑区”,地位尴尬。而伊春的“市”管“市”虽然同样也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文字依据,基于法不责众的原则,一个轻描淡写的“代管”就可以变非法为合理。
同为经济结构单一、转型困难的资源枯竭型的城市(地区),也就是事实上的“低保户”,有铜都东川的前车之鉴,理应优先精简机构编制以节约开支。而作为地级市的伊春,依然维持着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人口规模之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县级行政机构市辖区,大有继续“将穷日子当富日子过”的决心。相比之下区划调整困难的大兴安岭地区,至少曾经还有过设立漠河和塔河县、实际上是精简和规范区划单位建制的举措。
大兴安岭地区和伊春市,
这两个命运迴异的难兄难弟区划现状,不正是中国目前异化的政区城市化负面现象最好写照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