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跑步不同配速的效果

跑步不同配速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4-07-30 11:43:30 来源:网友投稿

首先是平均速度分配型,这个就是要求运动员要把体能平均分配,随着距离的增长,体能自然会下降。

而且比赛会受到赛道和天气等因素等影响,同场情况下平均配速是非常难的。平均配速的跑法相对比较保守,如果跑者上一场马拉松3小时完成,这次预计3小时30分完赛,就有相当的体力做平均分配。如果选手想在成绩上有所突破,这种配速方法是非常难的。前快后慢型,这种跑法经常会用在五公里或十公里短程赛中,随着距离的增长,会有量的变化。前快后慢的配速如果体能超出预期,那么很有可能突破自我,创造好的成绩。在马拉松比赛中“兔子”一般会采用这种跑法。前慢后快型这种跑法采用的人最多,主要是大家会把体能节省到最后时刻,通过后程来决定胜负。这就好像我们在跑步中的最后冲刺一样。前半程把配速保持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尽量减少体能的消耗。把一部分体能留在最后。在马拉松界有一种说法,下半场才是竞赛的开始。分段配速型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不管你是将他分解成7个6公里,还是3个14公里,通过将路程分段来确认自己的体能,进而在比赛中做出调整。通常这样的配速想法会趋近于超长距离的间歇跑或节奏跑,体能的消耗会非常地明显,除非是有预料到自身体能的衰退率,或是有目标地完成部分距离的训练,余下距离则以安全速度完成。以上就是马拉松的四种配速情况,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跑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