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语中思无邪什么意思
《论语·为政》第二章便是孔子对于诗的赞叹: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思无邪”成为后世诗经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后世文艺理论探讨比较多的话。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邪”字。朱熹翻译说:程子曰:“思无邪,诚也。”诚就是真诚,不虚伪。“邪”在古代是徐虚的意思,即吞吞吐吐,要说不说,不说还想说,不敢直抒胸臆。而《诗经》各篇确实是真情流露,敢爱敢恨,实话实说,毫不矫情,思想感情真实而不虚假,这是大美至美。这句话对于理解《诗经》很有帮助。因为“思无邪”很重要,所以我们再展开一点解说。首先《论语》本章出现在《为政》的第二章的位置上,就值得我们格外重视和深思。《论语》篇目章节的排列是大有深意的。我对本篇主旨概括为“‘德政’是本篇之骨骼筋脉,守正、真诚是主要表现与要求。人终生要走正途是本篇之主旨大纲。”对于“思无邪”一句,汉代包咸注解为“归于正”,肯定是对的,与全篇的主旨一致。但还要进一步的阐释,“邪”的本字是地名,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此字说:“邪:琅邪郡,从邑牙声。”135下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段注》只是解释其作为语气助词的“邪”与“耶”意义相近,并没有解释作为实词的用法。如果从字形来看,就应该是地名。如何引申到“歪邪”,与“正”成为反义词,难以考证。但孔子在这里的用法,肯定是“不正”的意思。但这里的不正,不是淫邪的意思,而是“不真诚”、“不纯正”,即虚伪、矫情、巧言令色。其侧重点在提倡实话实说,真情真发,而不是虚情假意。所以“思无邪”就是真情,属于真善美中对于“真”的要求和肯定。“真”就是不欺,诚信,而诚信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甚至可以说是“仁”的基石。如果没有诚信,则“仁”便成为空中楼阁,虚幻不实了。《论语》中讲到诚信的内容则太多了。孔子关于诚信的最主要人们能够耳熟能详的论述也在《为政》篇中,即第二十二章:“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强调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在社会上可以前行的前提,这绝不是偶然的。“诚信”与“真”本质内容上一致,可见“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