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圣经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最早关于圣经的记载,见于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东方基督教聂斯托利Nestorius)派传教士阿罗本从波斯抵达西安传教译经,时称景教。他的说法深得人心,甚至得到了皇上的喜爱。唐朝贞观12年,由唐太宗下令于长安义宁坊修建景教寺庙。建中二年(781),德宗于长安大秦寺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景净传教士撰文,其上记载景教于我国之传播及翻译的情形: “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於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传授。” 这是圣经在我国传播的最早证据。“和合本”,又称“和合译本”,全称“国语和合译本”.是圣经译本中的一种。1890年,上海宣教士大会议决定出版一本全国通用的中文圣经,务求做到文笔顺畅而又忠于原文。次年共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分别负责三种不同文体的版本:文理、浅文理、以及国语。全部翻译历时二十七年,其中以《国语和合译本》最受欢迎,成为今日绝大多数教会采用的标准译本。圣经和合本(简称和合本;或称国语和合本、官话和合本),是今日华语人士最普遍使用的圣经译本。此译本的出版起源自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会中各差会派代表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各自负责翻译《官话和合本》、《浅文理和合译本》及《文理和合译本》。于1904年,《浅文理和合译本》出版新约。《文理和合译本》于1907年出版新约,于1919年出版旧约。1906年,官话和合本的翻译工作完成了新约;1919年,旧约的翻译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时,圣经译本名为《官话和合译本》,从此就成了现今大多数华语教会采用的《和合本圣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