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桃叶渡的典故讲解

桃叶渡的典故讲解

发表时间:2024-07-30 15:59:23 来源:网友投稿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

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回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桥为石桥。1984年,有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在十里秦淮与占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即淮青桥东.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回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桥为石桥。1984年,有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