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劳佚必以身同之”出自哪里

劳佚必以身同之”出自哪里

发表时间:2024-07-30 17:07:17 来源:网友投稿

1、他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采取行动。

2、我军应充分休息,然后以逸待劳,歼灭来犯之敌。

3、敌军经过长途跋涉,力量已削减大半,反观我军以逸待劳,必可一战而胜。

4、此计让敌军忙于奔波,好让我军以逸待劳,将他们一举歼灭。以待佚劳不致于人以待佚劳,不致于人出自中国的古文。是说主动与被动都是基于地形、军力等这些客观条件,要善于利用优势条件的同时对自身不利的条件要试图去改变原典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②。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③。能使敌人自至者④,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⑤,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⑥,饱能饥之,安能动之⑦。注解①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处,占据。佚,即“逸”,指安逸、从容。此句言在作战中,若能率先占据战地,就能使自己处于以逸待劳的主动地位。

②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趋,奔赴,此处为仓促之意。趋战仓促应战,③致人而不致于人:致,招致、引来。致人调动敌人。致于人为敌人所调动。

④能使敌人自至者,能使敌人自来,乃是以利引诱的缘故。

⑤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害,妨害,阻挠之意。此言能使敌人不得到达战地,乃是牵制敌人的结果。

⑥劳之:劳,使之疲劳。⑦安能动之:言敌若固守,我就设法使它移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