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后物质主义时代
后物质主义时代后物质主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社会科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西方民众变动中的价值与政治方式》(The Silent Revolution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
根据英格尔哈特的观察,1970 年代之前,物质主义的相关价值,如人身安全和经济增长普遍受到优先重视。在大萧条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这些人印象深刻、造成普遍不安和不稳定感的事件,更能证实这样的论述。到了 1970 年代,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展开,特别在西方国家,公众把高生活质量作为优先价值。后物质主义者开始强调创意、环保、言论自由和人权的重要性。这类运动展现了从求生至上时期到安全无虞年代的转变。欣欣向荣的经济、新签订的和平协议和迅速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让世代间的价值观产生变迁。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转变,鼓励许多人拥抱个人主义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开始考虑独自生活的可能性。在战火肆虐和生活贫困的记忆变得遥远、经济发展和购买力逐渐上升的年代,个人不再需要为了寻求安全和慰藉去组织家庭。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时出生的孩子,因为遭遇物质困顿,向往秩序、经济稳定和军事力量;而 20 世纪年青一代,追求的则是自我表达、玩乐、自由和创意。当前者为了稳定的家庭生计奔波、早婚或尽力维持婚姻时,后者已经逐渐偏离传统的家庭价值,许多人决定用单身表达自己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婚姻的去制度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婚姻的角色从实现社会期待和维持生存扩大为提供陪伴。第二阶段:个人选择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增加,必须牺牲制度下的婚姻关系。有趣的是这两个阶段的发展早在 1940 和 1950 年代就已经被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预测到。他在以人类需求为主题的学术著作中指出,人们只有在物质跟生理需求被满足后,才会重视其他需求:首先是爱与归属感;接着是自尊和自我实现。从这个脉络上理解,婚姻的去制度化精准展现了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转移,以及人类需求的阶梯式爬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